路基地下水排水设置与施工
1.排水垫层
(1)设置
当黏质土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 0.5m 或粉质土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 1.0m 时,细粒土填筑的低路堤底部宜设置排水垫层和隔离层。
(2)施工要求
1)排水垫层厚度宜不小于 300mm,垫层材料宜采用天然砂砾或中粗砂,含泥量应不大于 5%。
2)垫层宜分层摊铺压实。垫层采用砂砾料时,应避免离析。
3)垫层两侧宜采用浆砌片石或其他方式防护。
2.隔离层
(1)施工要求
1)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合法或搭接法。缝合宽度应不小于 100mm,结合处抗拉强度应达到土工织物极限抗拉强度的 60%以上;搭接宽度应不小于 300mm。
2)土工膜连接宜采用热熔焊接法,局部修补也可采用胶粘法,连接宽度应不小于 100mm。
正式拼接前应进行试拼接,采用的胶料应遇水后不溶解。
3.暗沟、暗管
(1)设置
路基基底范围有泉水外涌时,宜设置暗沟(管)将水引排至路堤坡脚外或路堑边沟内。
(2)暗沟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砌筑时,在沟壁与含水层接触面应设置一排或多排向沟中倾斜的渗水孔,沟壁外侧应填筑粗粒透水性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形成反滤层。沿沟槽底每隔 10~15m 或在软、硬岩层分界处应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。
(3)暗沟顶面应设置混凝土盖板或石料盖板,板顶上填土厚度应不小于 500mm。
(4)暗沟、暗管及检查井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,层厚宜不大于 150mm,材料粒径宜不大于 50mm。
4.渗沟
(1)设置
有地下水出露的挖方路基、斜坡路堤、路基填挖交替地段,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,为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,可在地面以下设置渗沟。
渗沟有填石渗沟、管式渗沟、洞式渗沟、边坡渗沟、支撑渗沟等。
(2)施工要求
1)渗沟应设置排水层、反滤层和封闭层。
2)渗水材料应采用洁净的砂砾、粗砂、碎石、片石,其中粒径小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 5%。渗沟沟壁反滤层应采用透水土工织物或中粗砂,渗水管可选用带孔的 HPPE 管、PVC管、PE 管、软式透水管、无砂混凝土管等。
3)渗沟宜从下游向上游分段开挖,开挖作业面应根据土质选用合理的支撑形式,并应边挖边支撑,渗水材料应及时回填。
4)渗沟基底应埋入不透水层内不小于 0.5m,沟壁的一侧应设反滤层,另一侧用黏土夯实或用浆砌片石拦截水流。渗沟沟底不能埋入不透水层时两侧沟壁均应设置反滤层。
5)粒料反滤层应分层填筑。坑壁土质为黏质土、粉砂、细砂,采用无砂混凝土板作反滤层时,在无砂混凝土板的外侧,应加设 100~150mm 厚的中粗砂或渗水土工织物。
6)支撑渗沟的基底埋入滑动面以下宜不小于 500mm,排水坡度宜为 2%~4%。当滑动面缓时,可做成台阶式支撑渗沟,台阶宽度宜不小于 2m。渗沟侧壁及顶面宜设反滤层。出水口宜设置端墙。端墙内的出水口底高程,应高于地表排水沟常水位 200mm 以上,寒冷地区宜不小于500mm。承接渗沟排水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。
5.渗井
(1)设置
渗井的作用是将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通过竖井渗入地下排除。一般是在路基附近无河流、沟渠、洼地,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无法排除,影响路基稳定,而距地面下不深之处有渗透性土层存在,且该土层水流方向背离路基,同时地面水流量不大的地区设置渗井。将边沟水流分散到距地面 1.5m 以下的透水层中排除,或是通过不透水层中的钻孔流入下层透水层中排除,从而使路基免受水的侵害。
(2)施工要求
1)填充料应在开挖完成后及时回填。不同区域的填充料应采用单一粒径分层填筑,小于 2mm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 5%。透水层范围宜填碎石或卵石,不透水范围宜填粗砂或砾石。井壁与填充料之间应设反滤层,填充料与反滤层应分层同步施工。
2)渗井顶部四周应采用黏土填筑围护,并应加盖封闭。
6.仰斜式排水孔
(1)设置
当坡面有集中地下水时,可设置仰斜式排水孔。仰斜式排水孔排出的水宜引入路堑边沟排除。
7.排水隧洞
(1)设置
排水隧洞适用于截断和引排深层地下水,与渗井或渗管群联合使用,以排除具有多层含水层的复杂地层中的地下水。排水隧洞要埋入欲截引的主要含水层附近的稳定地层中。
热门: 最新一级建造师精品课程0元免费领!| 资料包+课程+题库
推荐: 0元免费领取| 一级建造师题库(章节练习+经典真题+模考大赛)
说明: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本站原创以及网络整理,仅供考生学习交流使用!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考试大纲及官方教材的内容为准。
上一篇: 一建《公路实务》:抗滑桩施工
扫一扫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