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异性交往
中学生进入异性交往阶段,异性交往需求增加。
1、自我社交阶段学龄前。
幼儿在与同行同伴交往中的快乐和愉悦主要来自他自身,且与他同伴的交往是不分性别。
2、同质社交性阶段小学阶段,青春期前。
儿童一般会以相同性别的小朋友一起,交往的愉悦和满足主要来自同性同伴。
3、异质社交阶段青春期同伴交往的愉悦和满足来自多方面交往,包括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。
异性交往具有不同时期,从朦胧期向钟情期发展。
1、朦胧期 小学高年级到初中。
开始明确自己的性别角色,对性别差异非常敏感,男孩女孩在一起会感到拘束、害羞,往往采取疏远躲避的态度。
2、爱慕期 初中低年级。
男女生在一起觉得有意思,开始同异性谈话与交流,并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,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,然而此时异性间好感是泛泛的,没有具体对象。
3、初恋期 初二到高一。
男孩女孩性发育基本成熟,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,如果发现喜爱的异性会给予特别的注意和关心,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,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,异性同学的一个眼神,一个微笑,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巨大吸引力,让他们沉醉其中,孩子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,见到喜欢的异性会心神不宁,此时好感仍不是完全一对一的。
4、钟情期 高二以后。
此时的孩子会很专一的倾慕爱恋某个异性,他们由于对浪漫爱情向往,把自己塑造成痴情男女,一旦相爱不顾一切,由于涉世未深,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,往往陷入其中,难以自拔,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,产生厌世心理,还可能走上放纵的道路,甚至轻生。
适度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。
异性交往能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。
异性的承认和接受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。
为日后的异性交往练习技能,以获得成熟的爱情奠定基础。
异性交往给孩子听取不同角度意见的机会。
异性交往不当容易造成早恋,带来一些不利影响。
早恋有五方面动机。
对爱的渴求。
好奇心理。
虚荣心理。
叛逆心理。
从众心理。
养育策略。
支持孩子与异性同伴正常交往。
根据孩子年龄段特点提前进行教育引导,避免早恋。
对处在朦胧期的孩子,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,与异性孩子交往中大方诚恳,克服拘束,害羞。
对处在爱慕期的孩子,教育孩子尊重和自我尊重,注意自身仪表和文明礼貌。
处在初恋期的孩子,父母要教育多参与集体活动,尽量不要与异性同学单独相处,避免萌发初恋之情,不随便打闹,不动手动脚。
处在钟情期的孩子,特别是萌发对异性朋友爱慕的孩子,可以建议他们为了自己和对方长远发展以及感情好结果,暂时搁置爱情,维持好友相处方式,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。
家长要规范自己言行,给孩子积极影响。
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,判断孩子是否有早恋的苗头。
对早恋的孩子不要强硬压制,引导在恋爱中成长。
首先跟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场。
对早恋的危害性进行透彻分析。
引导孩子带着责任感恋爱,共同努力。
说明: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本站原创以及网络整理,仅供考生学习交流使用!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考试大纲及官方教材的内容为准。
扫一扫关注我们